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缓冲/回填材料的收缩特性对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长期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以高庙子(GMZ) 膨润土-砂混 合物缓冲/回填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究了0~50%掺砂率下,试样蒸发失水过程中的收缩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 试样的水 分蒸发过程可分为常速率阶段、减速率阶段和残余阶段,且掺砂率对各阶段水分蒸发过程均有显著影响;(2) 掺砂率对试 样缩限值基本没有影响,但收缩应变却随着掺砂率的增大而减小;试样收缩系数在掺砂率为30%时达到最大,之后随掺砂 率的增大而减小;(3) 在不同掺砂率下,试样收缩均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4) 掺砂率越高,试样进气点对应的含水率 越大,最终孔隙比也越大。  相似文献   
82.
岩石热物性是盆地模拟和预测深部温度时不可或缺的参数。琼东南盆地是当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 块,揭示该盆地的热状态和烃源岩热演化历史均离不开真实可靠的岩石热物性参数。前人虽然对南海北部地区的岩石热物 性开展过相关研究,仍存在实测数据偏少、代表性不足和相互矛盾等问题,亟需新增一批新的实测数据来弥补该区基础地 热参数的不足。文章对采自琼东南盆地19口钻孔的32块岩心样品开展了热导率、生热率以及密度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测 试,揭示了它们的空间展布特征、相互关系及其主控因素,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新生界地层平均热导率和生热率,据此估算 出盆地沉积物的放射性生热贡献约占地表热流的33%。这些实测的岩石热物性参数为南海北部海域沉积盆地的盆地模拟和 地热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3.
北京西山隆起区没有天然温泉出露。近年来,在谷积山背斜相继钻井发现了40~49℃的地下热水,但对地热系统成因尚无研究。运用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热储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岩溶裂隙水,热水为HCO_3-Ca·Mg型,为中-弱碱性、微硬度、氟水型淡热矿水,初步称为北京西山谷积山地热田。构建了地热系统成因模式,分析热源为谷积山背斜深部隐伏的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体产生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为隆起山地碳酸盐岩层状热储的地热系统类型,不同于一般隆起山地导热断裂对流地热系统类型。结合西山地区广泛发育的穹窿型构造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特征,初步预测西山下苇甸穹窿等穹窿型构造具有形成地热系统的地热地质条件,有潜力成为地热资源的富集远景区。  相似文献   
84.
发展新能源和建立清洁能源大基地是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六大支柱”之一。笔者在广泛收集分析青海干热岩已有勘探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甘肃西秦岭北麓地热异常(温泉、地热井)有限的勘探测试数据,分析研究了甘肃西秦岭北麓和青海共和盆地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从干热岩形成条件和热储赋存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甘肃西秦岭北麓与青海共和盆地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西秦岭北麓规模较大的酸性岩体大部分直接裸露地表,属开启式地热田类型,岩浆岩侵入时代相对较早;岩体中放射性元素U、Th、K含量及放射性生热率略低于青海共和盆地;地层增温率6. 0℃/100 m左右,温度随深度基本上呈现线性增加,表现出以热传导为主的热源特征,推测在甘肃西秦岭北麓4 000 ~ 5 000 m深度热储温度可达180℃ ~ 200℃以上,具备干热岩赋存条件。  相似文献   
85.
通过白龙江下游涉核地区水的放射性环境水平调查,得出白龙江下游涉核地区的区域内水中铀、镭浓度普遍较低。U含量在0.35~5.42μg/L,Th含量水平极低,Ra在0.36~1.32Bq/L之间。通过分析,水中铀、镭浓度的相关性不一致,可知道在某些河段的铀、镭平衡已经被破坏,成为偏镭系的铀、镭平衡。  相似文献   
86.
邱国华 《铀矿地质》2010,26(3):178-186
在放射性核素走向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某氯化法钛白粉生产项目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与评价。放射性环境现状调查表明,评价因子总体在区域环境本底范围内,经分析确定了放射性敏感点。经放射性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的附加剂量分别为0.59mSv/a和9.28×10-4mSv/a,均低于年有效剂量管理限值。在落实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放射性环境监测后,该项目的放射性环境影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87.
填砂裂隙岩体渗流传热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威  项彦勇  唐超 《岩土力学》2011,32(11):3448-3454
选取中国高放射核废物地下处置库重要预选场区--甘肃北山地区的花岗岩,加工组合成规则裂隙岩体,将垂直裂隙用粒径为0.5~0.63 mm的砂土填充,进行了裂隙水渗流传热试验;对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计算分析了热源温度、裂隙水流速和裂隙开度变化对裂隙岩体模型稳态温度场的影响。模型试验表明,当热源温度维持在120 ℃时,裂隙水仍无相变,裂隙岩体模型稳态温度场分布规律与热源温度为95 ℃时一致;热源温度越高,热源的水平影响距离越大,模型达到稳态需要的时间越长;裂隙填砂加强了裂隙两侧岩石之间的热传导,热源的水平影响距离和模型到达稳态需要的时间均明显大于无填充裂隙岩体模型的情况。模型试验得到的岩体模型温度场与数值计算得到的岩体模型温度场规律一致。试验过程中裂隙岩体模型在边界上存在一些热量散失,无法与数值计算中的绝热边界条件等同,致使试验数据低于数值计算值,并且热源温度越高,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大。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均表明,邻近热源侧的裂隙水渗流对模型的温度场分布起控制作用,而远离热源侧的裂隙水渗流则主要影响该侧的边界温度和模型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数值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裂隙水流速与裂隙开度越大,裂隙水对水平传热的阻滞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88.
WHI的场地外定标和二类水体的大气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I(Wide field-of-view Hyperspectral Imager)是具有5nm光谱分辨率的航空成像光谱仪,光谱范围从406nm到985nm。为评价该传感器在二类水体水质监测的性能,2006年1月9日在太湖地区进行航空飞行,并利用ASD和CE318同步测量水面光谱和大气参数。为比较准确的反演水质参数,对该传感器进行场地定标和替代定标,场地定标是对实验室定标后的辐亮度进行再次定标,替代定标利用同步点水面光谱计算的遥感反射率对图像计算的遥感反射率进行标定。最后对WHI进行大气纠正得到太湖的遥感反射率,并利用其他的准同步点进行精度检验,在532nm到750nm之间的大气纠正误差不超过5%。  相似文献   
89.
1991年6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下,在长江口北槽航道上抛泥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放射性示踪沙试验。示踪核素为钪-46,总活度为17.95×10~(10)Bq(4.85Ci),示踪沙投放总量为495g。本试验目的是通过定量观测底沙运移的方向、路线、速度和输沙率,以期为北槽航道上抛泥区今后能否继续作为抛泥区使用提供直观可靠论据。本次试验观测资料表明,在北槽航道上抛泥区,在中小讯期间,无论是涨潮时投放的示踪沙还是落潮时投放的示踪沙都受落潮流控制,并向北槽航道中段输移。据测量资料分析,在上口抛泥区投放的示踪沙最终沿着110°的运动方向以758m/d的运动速度,在269~#航标附近进入挖槽,单宽输沙率为47.8m~3/md。  相似文献   
90.
一、调查区域与分析方法 珠江口调查海区是指北起虎门、南至北纬22°00′,东起大亚湾、西至东经113°30′的海域。设水质调查站20个,表层沉积物调查站14个,采集了3个生物样品。并在8个珠江入海口门处设水质和表层沉积物调查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